01/7/21

看勵志書有用嗎?

「勵志書」,英文是 self-help books,是許多人士,在生活低潮、或希望自我改進時的心靈資糧。勵志書是出版界暢銷書種,但可惜許多報告卻指出,現代人愈來愈不快樂。這似乎成了一個循環,人們越不快樂,就越需要勵志書,但勵志書愈出愈多,卻又不見得人們愈來愈快樂。那麼,到底看勵志書有用嗎?

英國有位女士,就索性用自己來做實驗。她在24 歲讀了第一本勵志書後,閱讀勵志書已成為生活習慣。到她36 歲,自言已讀了過百本勵志書,卻仍感生活不快樂。

「我在專業領域中可說如魚得水 ……工作以外的人生也看似美好。

「我有愛我的親朋好友。我穿的生仔褲、我喝的調酒都價比天高。

「我也時常旅行。我的生活就是快樂如意的寫照……

「但我一點也不快樂,我很迷惘……朋友問我過得好不好,我都說好。

「我知道自己不快樂,但我有什麼不快樂的理由?」在新聞界工作的她如是說。

她覺得這是因為她從沒依從書中建議。於是,為了「擺脫憂鬱、擺脫宿醉、變成一個高效率的快樂人」,她擬定了一個新策略 —— 每月讀一本勵志書,然後必須對書中建議身體力行。

她選的書,包括教人克服恐懼、審慎理財、面對拒絶、放下執著、釋放內心能量、追求成功的習慣、實踐吸引力法則等等等等 …… 她真的用了一年時間,不單「看了」十二本勵志書,還實實在在地「實踐」了十二本勵志書,更寫下《勵志書實踐生存報告》分享成果。

終於,她有沒有變成心目中的「完美小姐」?

計劃實行了十個月,對於書中建議,有些她邊做邊懷疑,有些做了一、兩項便無法堅持,有些即使照使也無法令她夢想成真。她的財務依然陷於窘境,她喜歡的男人沒有喜歡她,她甚至還跟好朋友鬧翻!她繼續嫌棄自己,最後,還要吃抗抑鬱藥!

她感覺自己的勵志大計就要失敗了,就在她認為「走投無路」之際,索性把心一橫,參加了一個起初極度蔑視的「瘋狂心理治療」。這個八天療程名為「霍夫曼療程」 (Hoffman Process),素昩平生的參加者,共同住進一所鄉間小屋,互相訴說自己內心最底層深處的黑暗秘密!

她覺得匪夷所思,但也照做了,在陌生人前,唏哩呼嚕分享一大堆自己的故事!她發現,許多居然是從沒有對最好的朋友說過的,也更是從來沒有聽自己說過的!

然後,奇妙的事情發生了!這一群向陌生人自揭瘡疤的參加者,並沒有互相憎厭,反而,透過相互的哭泣、流淚、擁抱,而得到前所未有的彼此接納!

因為,當眾釋放了這些內心糾結以後,大家都發現,原來在日常種種矯飾與偽裝以下,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因自己種種弱點與問題,或所犯下的大小錯誤,感覺自己不完美、不夠好、一團糟!而這份羞愧,日夕纏繞在內心深處,總是恐懼自己不值得被愛。當這些想法與問題被暴露於陽光以下,才發覺,原來你我如一。你有你的自責與自卑,我也有我的內疚與悔恨,誰也不比誰優勝、誰也不比誰惡劣。當分享自己最最真實與脆弱的一面以後,居然沒有把人嚇跑,卻反而被親切對待與接納。

「第一次感到不孤單……還解釋了為什麼花一週的時間,在陌生人面前掏心掏肺,比我之前讀的勵志書還要有用……我們需要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被接納、被愛著、被看見……我們需要愛與歸屬感。」作者深刻地感受到她與所有人在心底裡的共同需要。

這解釋了,為什麼看勵志書對她的人生沒有幫助。因為「每本書,都說可以幫你找到更快樂、更和諧、更有成就的自己!」這只會令她對人生有更多企盼,不但期望幸福人生,還要渴求超凡人生!她以為,必須努力變得完美、才值得被愛,但越想尋尋覓覓找幸福,到頭來只越覺自己不幸福!其實,幸福只是需要愛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而不是努力去達成一個完美的自己。因為,根本就沒有完美,所以亦不可能變得完美。

作者的這場「自我提升」之旅,最後演化成一場「自我接受」之旅。她最終沒有成為她理想中的「完美人物」,但卻安然於這個不完美的自己。最後,當她告訴朋友要結束她的勵志計劃時,朋友問她:是否終於覺得自己 OK 了?

「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真的認為自己 OK了。」她如是說。

《勵志書實踐生存報告》作者 Marianne Power

原載:《經濟日報》iM 網欄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