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過抑鬱的森林》書中個案

 

第 1 章      現實版花澤類 — 湯珈鋮

有些人的人生,從起步點開始便與普通人不一樣。

今年二十四歲的湯珈鋮,是湯臣集團已故創辦人湯君年及息影女星「一代俠女」徐楓的兒子。 他有著父母親的聰明才智,也遺傳了他們的抑鬱症。

今日的他,是四十多億資產集團的副主席。他年輕、能幹、富有、聰明、英俊,有人說他是現實版的「流星花雨」中的花澤類,更有網站選他為「香港十大鑽石男」。他雖不是明星,卻有「粉絲」為他建網站,給他寫信送禮物。

但,他告訴筆者,其實他的情緒長期處於低潮,醫生指他的抑鬱症來自遺傳。

他的抑鬱症,到底是來自基因,抑或來自他那不一樣的家庭為他帶來的不一樣的命運?……

 

第 2 章      名校家長的痛

香港的教育制度,令學生與家長均承受不少壓力。充滿競爭的制度,也造就出一批充滿競爭性的家長。

已有個十七歲兒子的 Alice, 就因為兒子的整個小學時期都承受著家長間競爭的壓力,終於誘發出抑鬱焦慮症,甚至因而自殺。

本來,她的兒子在小學時期一直考全級第一,那是令多少家長羨慕又妒忌的事。

「最慘就是一直的考第一 …… 其實我不想他考第一,壓力很大,我很怕!」她說 。

一場入名校的美夢,竟演變成 Alice 的噩夢 ……

 

第 3 章      陳德森的浴火重生

拍電影的人,都是追夢者。

電影導演陳德森,也如許多導演一樣,多年來懷抱著一個需要龐大投資的電影夢,終於,他幸運地遇到了一位所有電影人夢寐以求的投資者。這人欣賞他,信賴他,還出鉅資協助他完成夢想。

可惜,投資者突然自殺,他的大製作夢想粉碎,還扛了一身法律責任及債項,剎那間猶如從天堂墮進地獄,他得了抑鬱症而不自知。

同時間,母親在澳洲中風入院,生死懸於一線。他重拾久違了的親情,去療治他長期的傷口,讓自己重新感受快樂。親情,原來同是他追逐的另一場夢。

事業的困難,家庭的困難,他發現到頭來只需要兩個字:面對。

最甜美的夢,原來在切實的生活中 ……

 

第 4 章      捨己為人,渾忘自我的女警

「我真係衰到嘔……」

「我覺得自己極冇用,極衰格……」

「我都諗唔通自己點解咁衰囉……」

在約六小時的訪問中,以上自貶自責自輕自賤的說話,大約五至十分鐘即會從茱迪  口中出現一次。

茱迪是女警,是執法者,問題是,她每分每秒,都在向自己執法。

你以為她一定犯了甚麼十惡不赦的罪?但其實,她是父母最疼愛的女兒,上司最欣賞的下屬,師兄師姐最關懷的小師妹。

她的痛苦,是自小承受著太多的愛 ……

 

第 5 章      林建明化心情為行動

或許可以說,如果林建明沒有在 2002 年患上抑鬱症,大概便不會有「心晴行動」這個向大眾推廣情緒病教育的組織,亦不會有這本書的出版。

訪問林建明的前幾天,正值無綫監製黃家亮因抑鬱自殺。

有報導說林建明因與黃家亮認識,為此情緒波動,導致抑鬱症復發。

林建明說,她的不快,是因為黃家亮曾是心晴行動在 2004年與無線電視合辦全港首個推廣情緒健康的綜合性節目「心晴行動抗抑鬱」的監製,但到他自己患病,卻沒有向「心晴行動」求助,她甚覺可惜,亦反省是否自己的工作做得不足。

後來她終於知道,原來黃家亮的太太也曾勸他去找「心晴行動」,只是黃家亮起初不認為自己有病,因此沒有認真求醫。

其實,林建明當日創辦「心晴行動」,為的就是想向社會大眾加強對情緒病的推廣教育。因為,她自己,也就是從對這個病的茫然與無知中走過來 ……

 

第 6 章      夾縫中的風暴 — 中層管理人的無奈

眾多被訪者中,金仔 (假名) 是最難約晤的一個,他的時間比許多名人更難遷就。

千辛萬苦約好了,前一天致電確認,他又再改期。如是者,改了幾次,筆者以為他無心接受訪問,正想放棄。

好不容易終於能跟他見面,才發現,原來他在病癒後,積極開展新生活,周末都在忙碌。

許多抑鬱症個案的被訪者,都在癒後過著輕鬆的生活以求遠離壓力,金仔卻剛相反。看來,故事不一定遵循千篇一律的軌跡,有人敢於以另一種方式尋回生活的意義,更讓我們知道,只要勇於嘗試,誰說沒有可能?……

 

第 7 章      能醫不自醫?— 精神科醫生余枝勝

連精神科醫生也患上抑鬱症,會否有點匪夷所思?

不過,家庭醫生也會患感冒一樣,這其實沒什麼稀奇。

精神科醫生也與你我一樣,有情緒起伏,也會面對壓力,也一樣會被壓力壓垮。

難得的是,身為精神科醫生的余枝勝不介意將自己的病開誠布公,為病人樹立公開病況的榜樣,也以自己的身份,為更多人帶來警惕。

似乎,在抑鬱症前,真說不準誰能免疫,即使是那些日夕醫治情緒病的專業醫療人員 ……

 

第 8 章      葉麗儀憑意志走出陰霾

醫治抑鬱症,許多人都是靠看醫生、吃藥、做心理輔導,歌星葉麗儀年前患了抑鬱症,她在看醫生、吃藥後,發覺吃抗抑鬱藥會令自己失去性慾,感覺對丈夫不公平,於是決心靠自己的意志,依從一本有關情緒的書所教的方法,走出抑鬱的陰霾。

今天,抑鬱症已離她而去,但抑鬱症帶來的負面思想仍不時在她腦中閃現。猶幸,已學懂的方法,成為她隨時隨地可以亮出來斬妖除魔的護身符。負面思想的偷襲無從避免,但她不甘受擺佈,要牢牢掌握對情緒的控制權 ……

 

第 9 章      一次意外,足以致病 — 肇禍司機的疚與罪

一名長者的生命。

一次被裁定不小心駕駛導致他人死亡的車禍。

一名司機被扣五分。

這些事,不時都在香港社會發生。

對我們來說,可能只是一宗新聞。電視報導時,或許你只會讓它一閃而過,未必耐煩多看一眼。

但對當事人—肇事的司機來說,那是困擾她多年的夢魘,那是不斷在她腦海重播的畫面,那是一場又一場罪惡與道德的交戰。

雖然車禍中喪失性命的不是她,但往後的日子,自責、愧咎 …… 心靈上的折磨,已掏空她的生命。抑鬱的情緒,令她無數次徘徊在自殺邊緣  ……

 

第 10 章    贏了世界,輸了自己? — 老闆的壓力與考驗

人生在世,我們每個人都很努力地去證明自己。

志良是孻仔,性格反叛而倔強。他對自己要求高,期望大,凡事希望做到最好。

少年時,他在運動場上證明自己,打球、跑步等,頻頻獲奬,今天的辦公室還放著他當年多個奬盃。

但他無心向學,後來認為父親他瞧不起他,於是發奮勤修苦讀,最終他在大學以一級榮譽畢業,在學業上再一次證明自己。

畢業後,他要在事業上證明自己。他自行創業,捱更抵夜打拼,還啞忍盛氣凌人的拍檔 ……

可惜,最後他失去了未婚妻,喪失了一手創辦的事業,還患上了抑鬱症。

「原來,我敗給自己。」  他說 。……

 

第 11 章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 長者也抑鬱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是一句每當提到老者時,一般人總會掛在口邊的說話。問題是,多少人真正的理解箇中含意?多少人真正能體會到長者們面對遲暮晚年,無奈地感受著生命在「夕陽西下」的心境?

其實,長者既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健康疾患、生命走到盡頭的無奈,如果還缺乏了家人朋友的關心,想當然會更容易出現各種情緒問題。 據資料顯示,本港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人口中,約百分之五至七患有抑鬱症。可惜許多長者及其家人對於長者患有抑鬱症而未加察覺,因此求助比率非常低。

這裡要說的,也是一個長者患上抑鬱症的故事。不幸福的家庭真有各自的不幸麽?抑或都是源於成員間的疏離、缺乏關心、不夠包容諒解 ? ……

 

回到: 《飛過抑鬱的森林》/ 《飛過抑鬱的森林》修訂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