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神童,寂寞心事 — 音樂人生 KJ

「音樂只是我人生的一半。」

導演問他:那人生的另一半是什麼?

「是做人囉!」

十一歲的香港「音樂神童」黃家正說。

黃家正十一歲羸得香港校際音樂節鋼琴組大奬,獲邀遠赴捷克與專業管弦樂團合作,當年被視為香港的「音樂神童」。但對於他來說,演奏、奬項,都毫無意義,最重要,是做一個怎樣的人 — 而他懂得這樣想的時候,才只有十一歲。

Picture

 

紀錄片《音樂人生 KJ》拍攝了黃家正在十一歲及十七歲兩段時期的「音樂人生」 (KJ 是家正的英文縮寫)。

十一歲的他,穿著小西裝,十隻小指頭飛躍於舞台的鋼琴鍵上,搖頭晃腦地與樂團的演奏者合作,又學習演奏完畢如何認真地鞠躬。但舞台下的他,在家中被訪問時,竟哭了起來,問:為什麼我這隻手會彈琴?人為什麼要活著呢?…… 生命中的榮耀、掌聲,反而沖擊出他內心的許多惘然與問號,他那雙靈巧的小手揉著淚眼,小天才原來充滿著壓抑的陣痛。

Picture

黃家正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天才,他認為一切得自他的音樂老師羅乃新,是羅乃新啟發了他對音樂的投入與認知。他更揚言,在他的老師的教導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音樂天才。

他自己也努力實踐著對音樂的追求,對人生的信念,在紀錄片中,他反覆地說著,最重要是做一個怎樣的人。音符,對於他來說,是靈性的觸動。十七歲的他,沒有去作更多巡迴演出,追逐更多國際奬項,反而踏踏實實地在他就讀的中學擔任樂團指揮,帶領同學們進入華麗的古典音樂世界。

Picture

但天才畢竟是狂傲的。明明比賽時間有限制,他偏偏選一首超時兩分鐘的樂曲去參賽,他深信他的樂團所演奏的音樂,足以震撼評判的心靈,他要證明給人看,當演奏者全心全意沈醉在音樂中時,音樂回饋給演奏者的撼動心靈的奇妙感覺。終於,在被扣分下,他還是取得了冠軍,他的執著得到了認同,他說,那是他人生最開心的一刻!

不過,當他的同學們在場外歡呼勝利,叫喊著什麼「音樂王國,捨我其誰」時,他又站著一旁,毫不觸動地搖頭冷笑了。這個十七歲的少年說,群體精神不應該是對光榮的追逐,而是對音樂的追求 ……

所以,在人群中,他是寂寞的。他的同學怕他又憎他又崇拜他,他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是那麼不一樣。

Picture

所以,他那麼厭惡他的父親,每晚在餐桌都只與他談他的音樂事業,將之視為爭勝的工具。父親雖然對他刻意栽培,但父親對家庭的背棄衝擊了黃家正深信的「做一個怎樣的人」的信念 — 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了。

Picture

這套紀錄片在今年國際電影節放影時大獲好評,近日在藝術中心舉辦的「華語紀錄片節 2009 」中得睹此片,是今次所看的多套紀錄片中最令我感動的一部。聞說製作公司CNEX 將會為此套短片推出 DVD,及安排在院綫上映,到時大家不要錯過。

相關閱讀

<音樂人生> on Facebook :  http://www.facebook.com/pages/-KJ/51448392750

<音樂人生> 將於 7 月 在百老匯電影中心放映兩場:http://www.c3kings.blogspot.com/ (內有預告片)

 

(2009.03.06)

回到:看書藝文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