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快樂指數」的聯想

我常常覺得「快樂指數」這個詞很奇怪,但無論如何,上星期報章登載了嶺南大學公佈的「香港快樂指數 2007」的新聞,說香港人的快樂指數下跌了,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濼生教授指這是由於本港貧富差距拉闊,姑勿論他的立論是否正確,但這個看法倒令我想起最近在讀的 Alain de Botton《身份的焦慮》,書中第一部份「焦慮起因」說,與別人比較是我們焦慮的源頭。

書中述說了在往昔貴族統治的年代,社會階級有名顯分隔,而社會階梯也不多的時候,人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在社會的身份,真的貧富由天,那時,人們倒是很安於現狀。社會上有許多不平等,但人們不會因此而蒙羞。

但今天,在現代社會的自主意識與商品廣告的包圍下,令人人感覺生而平等,令人人感覺只要自己願意,便可實現理想,於是,其他人活得比你好,你的理想生活沒有實現,變成是你的「無能」的反映。人們在互相比較中釐定自己的價值,一些未能脫穎而出、未能改變自己身份的人士,在與他人的比較中,便會感覺自己是個失敗者,會輕賤自己。而我們又傾向與自己類同的人比較。比如,你會與同一所大學畢業的人比較,如果你的同學幹得比你出色,你會心有戚戚然,但你不會與你距離太遠的人相比,某富豪的投資輕易賺了多少個億,你頂多會慨嘆一下,但不致令你滿不是味兒,因為你與他的距離太遙遠了。「世界上最難忍受的大概就是我們最親近的朋友比我們成功。」

由於比較,就產生了焦慮與不快,因為表現不如人,是因為你的錯,你的不好,為什麼別人做得到而你做不到?那全然是你閣下的不足,與你的父母祖先無關。難怪現今社會,愈來愈多情緒問題,因為我們太容易便可以作出比較,而為了避免不如人,我們便要不斷加強實力、加強競爭力,我們今天打羸甲,但還有乙比我們優勝,即使爬過了乙,前面還有丙,而說不定甲又追上來了。這是條無休止的賽道,人比人,怎不比死人?所以在現今社會,一有差距,當然不再快樂,因為我們相信,機會是平等的,我們的不幸,是全然由於我們的愚蠢、懶惰,由於我們的不濟啊!

回到:生活百味架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