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曾做在一間社福機構給一名三年級的孩子義務補習功課。
孩子是新移民,功課一直追不上,許多科目的成績都很差,教他英文,教來教去,說了多少遍,他仍然是 “I is”, “They running” 等,他痛苦時,我也痛苦。
最可憐的,是他充滿著自卑心態,常覺自己「冇用」、不如人,愈來愈無心向學,無論怎樣用言詞鼓勵他,也無法改變這個小小的負面心靈。
不過,講多無謂,終於,一次默書結果,不經意完全扭轉他的心態。
小朋友覺得自己不濟,愈發懶惰。有次,學校要默書,我在社區中心內給他溫習時,他竟然十個生字有九個寫不出來,尤其較艱深的詞語,他只是瞪著我傻笑。
顯然,他完全沒有溫習,於是我命令他,每個詞語寫十次,寫完才準他下課。
小頑童當然不甘心,起初還想反抗,又發脾氣亂擲東西,又拿著玩具手槍指著我,砰砰砰恨不得打死我。
我不管他,硬性規定每個詞語必須寫足十次才放他走。他鬥不過我,只好死死氣坐下來提筆寫,咬牙切齒滿腔怨憤,盯著我的雙眼像要噴火,歪歪邪邪地把字寫得像打大風般,但總算完成任務。
到了下一個星期,小頑童的母親跟著他一起來了,呵呵,不是來投訴,原來小頑童今次默書取得八十多分,他自來到香港唸書以後,從來沒有試過取得這麼好的成績!每次測驗考試都只是二、三十分的。
小頑童臉上洋溢著靦覥的笑意,他很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咬著唇,眼神閃來閃去的,又不好意思看我。
我明白他的心態,他母親走後,我問他:「今次默書,你學到什麼呢?」
小小的眼睛瞪著我,答不上來,我問他:「默書時,每個詞語都能默寫出來,一定是很開心哩?」
他點了點頭,嘴角不期然泛上笑意。
我告訴他說:其實你不是「冇用」,也不是「比不上人」,你以往只是不肯用功,今次證明了,只要你肯努力,其實你的成績一樣可以好起來的。每個詞語寫十次,便有八十多分,其實,也不是太難吧?」
這實在是他人生寶貴的一課,比他學懂寫多少個詞語,著實重要得多。
人們常常說,心態決定成敗。有心理學研究就證實,培育孩子時,協助他建立「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比「定型心態」 (fixed mind-set),更能幫助他在日後的人生中得到快樂與成功。
所謂「定型心態」,就是認定,智慧賢愚都是天生的,個人成敗,與個人天分的優劣有關。
但「成長心態」,則強調努力學習能改變個人的能力,思維就像一架學習的機器,可以不斷地改進、完善。
研究發現,家長們在讚美孩子時,應多強調,是孩子的勤奮造就他的優良表現,而不是單單誇讚他夠聰明、醒目。
常常被讚天資高的孩子,會誤以為聰明是一切,以為能力不高的才需要付出努力,萬一失敗了,反而會害怕被發現不夠聰明,因而對困難會逃避、却步。
但標榜勤奮的家長,其孩子會知道透過努力,可以力爭上游。即使一時表現不佳,但未來還是操在自己手裡。
腦神經科學已經證實,我們的大腦有可塑性 (plasticity) ,人透過不斷學習,可以令大腦神經元產生新的連結,認知能力終其一生都可不斷改進。
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 Carol S. Dweck 便是這套心態理論的創建 者,她把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寫成 《心態致勝》(Mindset :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一書,證實「成長心態」可以幫助人們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
這位心理學家曾經給百多名香港大學的新生做過研究,發現「成長心態」的學生比「定型心態」的學生更願意參加英文補習課,而「定型心態」的學生不但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英文程度差,也不願意作出補救。
不過,孩子即使有了「定型心態」,家長也毋須憂慮,因為,心態本身其實也不是「定型」的,只要願意,心態也一樣可以改變,「定型心態」一樣可改變為「成長心態」,把困難視為挑戰、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在人生的長途賽中,每個人都難免遇上障礙,最重要是相信,只要努力,障礙不一定無法跨越的。
回到:生活百味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