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脫煩惱的練習》

人,不論貧富、美醜、幸福與不幸福,內心還總有或大或小的煩惱。

好像,還沒有碰到過一點煩惱都沒有的人。

那到底,煩惱是些什麼呢?煩惱來自那裡?人生在世,我們真的可以做到完全沒有煩惱嗎?

「凡人煩人」,要做到「沒有煩惱」,大概未必可能,但煩惱生起了,能夠不受它的困擾,應該已經不錯吧?

日本人氣僧侶小池龍之介的《超脫煩惱的練習》,就向讀者剖析了煩惱的由來,再提供一些方法,告訴讀者,當煩惱生起了,如何能夠不受它的擺佈。

書名不叫「消除煩惱」,而叫「超脫煩惱」,我想那意思就是,煩惱,不會被消除,但憑著內心的練習,我們還是可以從中超脫,不被它牽著走。

現在,就讓我們在小池龍之介的帶領示下,一起來做一遍「超脫煩惱的練習」吧!

煩惱是什麼?       

要超脫煩惱,得先明白,什麼是煩惱?

小池龍之介指出,煩惱的來源,其實不是外界的人與事,而是源於我們我們「在腦子裡編造出來的幻想」。

因為,我們的腦袋會不自覺將外在的訊息,加油添醋、任意竄改,編輯成自己建構的世界,偏偏又將之當成真實,甚至執著其中。

所以,煩惱許多時都只是「自作自受」。我們的腦袋只要不扭曲處理訊息,就不會衍生欲望 (貪) 與憤怒 (嗔) 的情緒。

不過,「貪」與「嗔」雖然是被自己腦中製造出來的產物,但它們又會反過來製造更多的「業」。

小池龍之介形容「業」為一種「能量」。這種能量其實一直積存在內心,每次起心動念時,都會使用到這些已積存的「業」(能量),而新的心念及行動,又會再製造新的「業」(能量)。

負面的「業」自然引致負面的言行,而負面的言行又締造新一批的負面的「業」,就這樣不斷地循環往復 ……

負面的業如累積太多,我們的心便會在它的浸淫下受到影響,外間人事會因內在負面的「業」,被一律解讀成負面的人事。例如,別人無心的一句話,也會被大腦解讀成負面的言語。

「負面」一旦成為習慣,會演變成「負面」性格。所以,我們實有必要守住自己的言行,以便守住我們的業。這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意思。

因此,消除煩惱不但為令內心好過,更重要是消除內心所積蓄的負面能量,以免其不斷惡性循環。

消除負面能量               

許多人都會意識到,腦袋中不時有些負面想法,往往過後才知自己「想得太多」或「想得太負面」,然而,下次事情一發生,腦細胞又不期然往負面的方向奔馳。可知思考習慣一旦形式,要擺脫並不容易,也不是單純靠「決心」或「意志」,便可以改變過來。因為,凡事要得到成功,得有正確及有效的方法。

小池龍之介便在書中,以日常生活為例,指導如何從「負面的心念」中抽離。

例如,當內心感覺焦燥或憤怒時,如果只是不斷地意圖壓抑它或躲開它,是徒勞無功的,反之,不妨先接納這些負面感受,繼而不斷唸著「焦燥、焦燥 ……」或「憤怒、憤怒 ……」,體會這些負面情緒如何在使自己「受苦」,就可以慢慢放下它們了。

有時,不快的感覺是大腦把眼前事件跟以往事件掛勾的結果,這無非只是過去累積的煩惱業在起舞,我們要把眼前事件跟過去那堆負面漣漪識別出來,煩惱的能量才不會越滾越大。

欲望帶來的煩惱           

煩惱,除了來自「嗔」,還來自欲望,即「貪」。

欲望,是一種推動力,卻同樣可以是陰暗的能量。因為,欲望令人計算得失,帶來緊張感與壓逼感。

其實,問題不在欲望本身,而在人受欲望操縱而無法自主時。誰叫欲望的滿足帶來快樂?!

誰不渴求快樂呢?人一旦感受快樂,自然地大腦馬上產生下一個欲望,希望獲得另一次的快樂。

可悲的是,忙著追求這第二欲望的滿足,隨即令到第一個欲望滿足後的快樂,煙消雲散。

然後,第二個欲望得到滿足了,自然又產生第三個欲望,就這樣連綿不斷,造成欲望→ 快樂→欲望→ 快樂→ 欲望→ 快樂 …… 的連鎖反應,最終發展成「執著」。這「執著」便成負面情緒的根源。

這個循環,可以終止嗎?

小池龍之介建議,當欲望得到滿足以後,我們應花點時間細細品嚐箇中的快樂,而不是急不及待去追逐另一個欲望!否則,便有如把到手的快樂「用完即棄」,實在太浪費了!

我慢帶來的苦           

「貪欲」還有另一個親戚,就是「我慢」。

人最在意的,總是「自己」與「自我」的形象。人總是很在乎別人如何看自己,「我」受到讚揚時,便沾沾自喜,「我」被批評時,便滿腔不快。為此我們總會在不覺間,玩弄許多小把戲,來鞏固、提昇,甚至修補自我形象。

例如,有些人無論聽到別人談論什麼,總不期然把話題扯回自己身上;又例如,有些人無論在任何領域,都一味爭著發表自己的觀點,並且把自己的看法當作話題的結論。

可惜,太在意自我形象,到頭來反會損害別人的觀感。

其實,人之所以會這樣做,潛意識不外想展露出自己比較優秀,背地裡,實在是脆弱的心靈在蠢動呢。

情緒受到這個「我」是否被喜歡而牽動,忽苦忽樂,內心自然失去安寧,小池龍之介建議我們每當為此內心不安,不妨就唸著「我慢帶來的苦、我慢帶來的苦 ……」去提醒自己:這個執著「自我」的態度,帶來的無非一個「苦」字而已。

別人的煩惱             

將心比己,當別人作出惡言惡行時,我們也會明白,其實對方也正受著內心煩惱的擺佈而已。我們對別人內心的「苦」,其實更應生起「悲心」,而不是以自己的惡意去還擊對方。我們減少製造惡業,對方也不會因此而製造更多惡業,自然地避免了一次「惡業循環」。

快樂,由心,痛苦,也由心。《超脫煩惱的練習》告訴讀者,快樂與痛苦,都可以由自己掌控,只要我們找到方法,去掌控自己的心。書內每一章,都配以一幅四格漫畫,加上作者提出的許多生活實例,把要闡明的道理,通過淺白的文字,以輕鬆幽默的手法帶到讀者面前。

這書名為「練習」,即是說,並非把書看完就可以超脫煩惱,而是需要通過不斷地「練習」書中提出的方法。學習佛法,就是去走一條「依照意志徹底實行的道路」。也惟有這樣,才能抵抗大腦這個「虛幻編輯部」,進而創造出「不隨 “欲望” 或 “憤怒” 起舞的高尚自我狀態」呢!

=================================================================

小池龍之介簡介 ~

1978年生於日本山口縣,畢業於東京大學教養學系,被譽為日本人氣最旺的「青年禪師作家」、首席「精神室內設計師」。2003年開設兼具寺院與咖啡室功能的 “iede cafe” 咖啡館。2005年創立月讀寺,並成為該寺住持,同時兼任正現寺副住持。於月讀寺及新宿朝日文化中心等處指導一般大眾坐禪,從自身經驗,推廣「訓練心靈」的方法。此外,亦是一名多產作家,著作包括:《不為難自己的練習》、《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走出悲傷的 33 堂課》、《渴‧愛‧慢:人生從不滿足開始》、《把錢踩在腳底下的練習》、《不思考的練習》、《不要生氣》、《沉默入門》、《偽善入門》、《佛教對人心理學讀本》等。

原載《菩提》月刊 324 期

回到:佛度有緣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