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孩子較聰明 ?

上星期會考放榜,一如既往,有人快活有人愁。

為人父母的,誰不想子女出類拔萃?考試,既考努力,也考智力,努力可以靠後天,智力是否一定靠先天?真是「龍生龍、鳳生鳳」?如果「生得蠢」,是否無藥可救?抑或,沒有「生得蠢」這回事,一切全靠後天培養?

科學家為這個問題找到一些答案。

英國遺傳學家 Robert  Plomin 在觀察過數千名兒童的成長後發現,同卵雙胞胎的智力分數比異卵雙胞胎接近,而異卵雙胞胎的分數又比沒血緣的兒童接近,分開撫育與一同撫育的同卵雙胞胎,差異也不大,由此推斷,基因對於兒童的智力測驗分數有很大影響。

但,當他進一步想找出,到底是哪個基因造成影響時,卻發現只有一個基因有影響,可是那影響卻又只有 0.4 %!

不過,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 (NIMH) 的精神病學家 Philip Shaw 則嘗試從分析兒童的大腦掃描中找出線索。結果發現,智力分數較高的兒童,其大腦皮質某些部位會較厚 (不同的部份主管不同的認知功能),而雙胞胎的大腦皮質某些區域的厚薄傾向相同,顯示基因似乎真的主導著智力的發展。

不過,當科學家進一步研究大腦皮質與智力的關係時,便發覺智力高的人,接駁大腦不同區域的白質 (white matter),運作得較好。

白質其實是用來包裏著大腦神經細胞的一層白色髓磷脂質,就像包裏著電線的那層外在膠質一樣。大腦的運作方式,是以一個腦細胞向另一個腦細胞發放資訊來進行的,而研究發現,被白質包裏著的腦神經細胞,其傳訊速度比沒有被白質包裏的快上百倍。沒有被包裏的腦神經,資訊會在傳輸過程中流失掉。由此可知白質在智力中扮演的角色。

而白質的多寡因人而異,隨著學習新技能、新資訊,會令白質增生、發展。研究發現,備受忽略的兒童,其白質減少達                 17 % 之多!

這完全是一個循環,更多的學習經驗會令白質增多,而更多白質又會令學習變得更快速。

美國伊利諾大學神經生物學家 William Greenough 就曾以實驗證明,把老鼠放在佈滿許多玩具、充滿新奇與豐富的環境中,會令牠們的白質增長,甚至連下一代的小鼠也受惠。

兒童及青少年的學習能力較高,因為他們的大腦神經及白質正處於生長、形成的階段。大腦在不斷老化的過程中,白質會逐漸脫失、缺損,令大腦功能如記憶力、反應及學習能力退步,不過,老化的速率也會因為教育程度、工作性質及動用腦筋的多寡而有所不同。

綜合以上的發現,似乎先天的基因與後天的環境,都對人的智力有影響,那究竟孰輕孰重?

原來,沒有事情是絶對的。美國維珍尼亞大學的臨床心理學教授 Eric Turkheimer 發現,富裕家庭的小孩,IQ 的差異有 60% 來自基因,但相對地,來自貧窮家庭的小孩,基因則似乎沒有對他們的智力構成什麼影響。

或許因為,富裕家庭能為小孩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學習及成長環境,當各個富裕小孩所得到的後天資源差別不太大時,即等同環境的影響帶來的分別較小,那麼智力的較量就看父母的基因了。

但貧窮小孩的成長環境卻可能有很大的差距,有些父母或許節衣縮食也得為兒女謀最好的教育,有些父母則礙於條件不足而對子女的學習及成長採取放任態度。

後天培育的這點差異,就做成了大腦白質的差異,決定了智愚的分別了。

回到:生活百味架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