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空法師在《覺醒人生》書中說,佛陀是 EQ 最高的人。 那麼到底 EQ 最高的人的腦袋,會是怎樣的一副腦袋呢? 這樣的一副腦袋,我們凡人也可以擁有嗎? 擁有了這副腦袋,就可以如佛陀一樣,擁有快樂、慈悲與智慧嗎?
Buddha’s Brain: The Practical Neuroscience of Happiness, Love, and Wisdom 的兩位作者 Rick Hanson 及 Richard Mendius,是美國的腦神經科學家,他們通過剖析大腦的結構與運作,告訴讀者們,人們能夠通過自主的努力,採用適當的方法與途徑,改變大腦慣常的運作模式,即使你的大腦充滿負面思考,也一樣能夠主動以心智活動將思考的內容改變,而變得「快樂」後的大腦,也就能相應製造更多善意、快樂的心智活動,造成一良性循環。
改造人生,由改造大腦開始。
書中第一部份,先講述人類心靈痛苦的由來。原來,痛苦早早植根於遠古 人類因進化與生存的需要而衍生的三個思考模式:一是人、我分隔;二是渴求事物永恆不變;三是貪圖享樂、迴避痛苦。
可惜,我們生存的現實是:眾生是相依相待的,世事是無常的,而眼前的痛苦與享樂,最後都只會帶來痛苦,而痛苦又比快樂帶來更深刻的感受。
面對痛苦,人們的焦慮不安不甘不滿等種種思考方式,又為自己插上「第二支箭」。
明白了痛苦的根源,下一步是通過有意識的心智活動,培養令自己快樂的方法。
例如,刻意地記著開心的事件,令大腦的回憶系統發生改變;多花時間與關愛自己的人一起;通過冥想令我們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帶動身體休息;練習平靜、觀照以培訓泰然沉著的心態等……。
快樂,還來自慈悲與智慧的培養。
慈悲,來自同理心,來自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也來自馴伏憎恨的內心。
而智慧,則來自對自己思想的覺察、免被內在的慾望驅馳、通過冥想培養專注力、保持平靜的心識等。還有,放下我執。
以上這些方法,算不上什麼新鮮觀點,隨便抓起一些 Self Help 書,或普及的佛學書,都容易找到。作者通過剖析大腦結構及其運作模式,加上心理學的知識,及人類學的進化理論,一層一層地揭示給讀者知道,為什麼這些方法可行。如果讀者喜歡追本溯源,既知其然也希望知其所以然,這會是頗有趣的一本書。因為,作者從科學角度,印證了佛陀的教法為什麼可以幫助我們離苦得樂。其實很多事,佛陀早就知悉了,而這兩位科學家,則用他們的語言,再一次講述給我們知道。
既然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大腦如何思考,以便為我們的生命帶來快樂,書中最後的附錄,便告訴讀者如何「吃」出一副健康的大腦,以便保證大腦組織運作良好,聽命指揮。有益大腦組織的營養物包括:
1/ 蛋白質及蔬菜 (尤其是草莓)
2/ 維他命 B 群
3/ 奧米加三脂肪酸
4/ 維他命 E
5/ 鐵質
還有,減少糖分的吸取,高血糖會令大腦海馬體受損,尤其與造成老年人的認知障礙有關。這本書的中譯本名為《像佛陀一樣快樂:愛和智慧的大腦奧祕》,由台灣心靈工坊出版。此書已譯成二十一國語言,而就如許多Self Help書一樣,看過了,不一定會馬上快樂起來,還需要通過許多在生活中的實踐。書中提到的許多方法,相信總有某些會適合某一類人,而不同性情的人,就從中擷取適合自己的方法。
剛強眾生,不一定就這麼迅速能全盤地快樂起來,但能一點一滴地累積令自己快樂的智慧,期盼有朝一日,也真的能像佛陀一樣地快樂吧!
回到:佛度有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