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驚恐症》書中個案

第一章       娛記大姐大汪曼玲「嚇」出人生智慧

她是資深的娛樂記者,1973 年已經訪問當時初出道剛拍「窗外」的林青霞。

她在《明周》專欄的自我介紹中說:「看盡星光璀璨,星沉影寂。」但看盡人間星沉起落的她,卻未能看破人間生死,年前好友過世,竟被嚇得患上驚恐症。 

原來,她不僅怕死亡 (她說,誰不怕啊?) 常常周旋於熠熠星光的她,還十分怕寂寞、怕孤單,甚至連坐飛機都怕。 

不過,朋友的死,卻間接帶給她一場靈魂的洗禮。驚恐過後,她感嘆:「人生有智慧才有一切,沒有智慧才會不斷追求外在的東西只要內心平安,人自然會快樂。」 

見盡浮華星光的她,今天終於觸摸到自己那躁動的心,想盡辦法讓它安定下來 ……

 

第二章     《東周刊》社長黎廷瑤疑心生暗鬼

人們都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驚恐症的發生,最能突顯這個道理,患者往往因它的來無蹤、去無影,而「自己嚇自己」,令「驚恐症」加劇。就像資深傳媒人黎廷瑤,他是星島雜誌集團行政總裁,也是《東周刊》社長,曾在多份報章雜誌工作過。以為他身經百戰,沒有東西可以嚇倒他?卻仍然一樣被那莫明所以而又一再發生的驚恐突襲,嚇得膽顫心驚,直至他接受心理治療,認清驚恐症的真面目,才能最終擺脫困擾,不藥而癒。 

知識改變命運,原來最能幫助自己的,乃是自己的認知 ……

 

第三章       曾智華:「其實我不祇是驚恐症!」

要寫驚恐症,焉能不訪問曾智華? 

許多驚恐症患者,包括筆者本人,當日也是因為看到曾智華「挺身而出」的自我交待,才知道自己患上了驚恐症。 

不過,曾智華自己卻說,其實他患的並非只是驚恐症,而是「抑鬱症包着的驚恐症」,他的病,有「很大的抑鬱症成份」。 

他說,他的情況,正確地形容,應該叫做 adrenal fatique,即是「腎上腺素衰竭」。 

讀者們已經耳熟能詳聽過千百次的他「過隧道很驚」、「訪問楊振寧時恐慌得趴在桌上」等片段,其實只是細枝末節。原來,他病得最嚴重時,全身無力,走路也要人摻扶,曾一度感覺生無可戀,幾乎從家中窗口跳下去 ……

 

第四章       屢遇不公平,驚恐「鬱」成病 — Louise 現身說法

中秋節,本是人月雙圓的日子。Louise 的母親卻在佳節當前病逝。 

那年,Louise 只有六歲。 

父親忙著菜市場的工作,將她及弟妹交給「契娘」照顧。 

契娘有自己的兒女,於是Louise 與弟妹們總覺得被不公平地對待,小小心靈卻只能把不快悶在心。 

到得長大成人,自食其力,Louise 在工作上又遇上了她認為的不公平待遇,於是暗地不知哭過多少回。加上在律師樓負責樓契合約等龐大工作壓力,Louise 終於崩潰了。 

她患上了驚恐症,後來更演變至廣場恐懼症,不敢踏出家門……

 

第五章       越剪越成功, 越剪越驚恐 — 中環髮型師自述

香港人,每每為這個城市的「拼搏精神」而自感驕傲。

「事事做到最好」、「日日做足一百分」,不只是廣告宣傳口號,還是香港人對自己、對事物的要求標準。

或許,在這個人口密集的小島上,人與人之間的空間太小、距離太窄,容易互相比較。沒有人願意比別人糟糕,都想勝過別人,於是,「向上爬」成為了我們集體歌頌的道德標準,「唔衰得」成為了激勵自己奮發自強的原動力。

可惜,我們的所謂「優越」,卻往往來自外在價值:地位、財富、名聲 …… 因為那些東西容易讓人看得見、容易量化、容易拿來比較。

往外馳求,其實正正是內心匱乏的表現。只是人們對於心內的匱乏感,卻總是從身外去找尋滿足,於是越追求,內心到頭來只會越失平衡。

直至一天,我們內在那個痛苦的靈魂再也支撐不下去了,向我們作出了最最悲切的呼叫 ……

 

第六章       掩埋在平靜心靈下的暗湧 — 阿貞的故事

接受訪問的幾位驚恐症患者,都有一些性格共通點——有些容易急躁、緊張;有些情緒強烈、具備鬥士性格;有些對人對事有要求,總會全力以赴。 

阿貞卻例外。 

她的情緒少有大起伏,如一個平靜少波瀾的海面,說話也是很簡約的,一句起、兩句止,語氣平平淡淡,她的朋友不多、興趣也不多,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做運動。身型纖瘦的她,打扮樸素,不施脂粉,對生活,似乎沒有很多的追求。 

事實上,在未患上驚恐症前,她面對生活上的不如意,總是淡然處之,就像事不關己,但患病後,芝麻綠豆的小事,都會引起她的不安——尤其是那些無法回頭修補的事。 

是一場病改變了她?抑或是驚恐症激發了看似平靜的心湖下,潛藏著的種種暗湧

 

第七章       在頭等機艙打太極的投資大師

搭飛機,他驚恐得要命,要靠耍太極來鎮定情緒。經濟艙不讓他耍,他跑到商務艙去,商務艙不讓他耍,他即時「碌咭」坐上頭等艙,以便可以全程在機艙內耍太極。 

坐的士,他也驚恐,發作的時候,在禁區不顧一切也要下車。為怕驚恐突襲,他拿著乒乓球拍在車廂內不斷卜卜卜打乒乓球,的士司機莫名奇妙,他也知道自己「騎呢」古怪,但沒法。 

他本是打工一族,自嘲「唔識死」,乘著九十年代的港人投資熱,與朋友合資創業,為香港中小企搞上市。錢賺到了,重重壓力也為他賺來了驚恐症。 

「搵到錢,有鬼用,連旅行都唔敢去,人生都冇晒樂趣!連老婆都怨我!」他慨嘆說。

 

第八章       Eva :離婚令我的人生失控 ……

疾病,有時可看作是生活中的路燈,提示我們有些路走錯了,提示我們應停下來,重新出發 

不過,我們往往忽略這些訊號,最後,身體唯有作更大的抗議,以喚醒我們的注意。 

情緒病的發生也是同一道理。以為情緒問題可以通過逃避、壓抑解決?但原來,不如意事縱然被我們踢出生活以外,卻從沒有真正的消失。待它在你的生活中找到缺口,便會如火山爆發般噴湧而出,並且化身為一些精靈——例如「驚恐症」——給你打招呼。 

未經處理的情緒只是埋伏在心靈深處,但卻會常常探頭,希望得到你的注意,想不再受它的干擾,惟一的解決方法,是勇敢地面對、面對、面對 ……

 

回到: 《我有驚恐症》

 

Leave a Reply